眩晕症表现为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或摇晃,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其发生原因可能包括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耳石症、脑干梗死、脑出血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是由前庭神经本身的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种急性发作性眩晕。当患者存在前庭神经元炎时,会导致内耳淋巴回流受阻,使前庭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眩晕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进行止吐治疗,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2.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的膜迷路积水导致的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前庭感受器受损而诱发眩晕。内耳膜迷路积水使得机体平衡受到干扰,从而产生眩晕感。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利尿剂来缓解水肿,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和螺内酯。
3.耳石症
耳石症是由于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进入半规管中,当头部运动时,耳石随着淋巴液移动刺激毛细胞,导致短暂的眩晕。耳石刺激了前庭器官中的毛细胞,这些细胞向大脑发送信号,告知身体正在旋转或移动,从而引起了眩晕的感觉。耳石症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将耳石从半规管中移除,恢复正常位置。
4.脑干梗死
脑干梗死是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组织坏死,影响到前庭神经核团时就会出现眩晕的情况。脑干梗死导致的眩晕主要是因为前庭神经核团缺血缺氧所致。对于脑干梗死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溶栓治疗,例如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或者依达拉奉。
5.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压迫周围组织结构,导致眩晕的发生。脑出血后,血液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刺激前庭神经系统,引起眩晕。脑出血的治疗需紧急处理,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再出血,比如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颅压药物,以及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血压药物。
针对眩晕症,建议定期进行前庭功能测试、听力评估和头颈部磁共振成像扫描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有助于减轻眩晕症状。
张吉芳 主治医师/博士
吴洪海 主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乔玉召 执业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顾钧青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林志勇 主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